机电工程学院电工电子教研室召开教学研讨会
来源:电工天下时间:2023-02-14 22:07:48 作者:手机版>>
2020年5月28日上午,机电工程学院电工电子教研室在第二教学楼306室进行了本学期电工电子相关课程的教学总结及研讨会。会议在组长马兴灶老师的组织下,围绕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在线考试等问题展开研讨,隋广洲老师、罗韩君老师、李叶龙老师和江树镇老师出席了会议。
首先在课程建设方面。目前电工电子教研室主要负责的课程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和《数字电路》三门课程,由于疫情的影响,本学期全部在线教学,整体教学进度与预期一致,基本都已结课。每位老师对于在线教学已经比较熟练,能够很好地应用雨课堂、腾讯课堂等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对于课程实验环节,老师们都采用仿真实验的方式,引入multisim仿真软件,将软件入门、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录制视频,并分享给学生,学生通过视频学习,结合理论知识,进一步加深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在课程总结的过程中,老师们提出了一些问题:由于16版和19版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电子技术》在机制专业主要上模拟电路内容,教材也选用模拟电路相关的教材;而对于其他专业,则是模电数电一本书一学期上完,两者在同一课程代码下不合理,建议修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名称,新建一门课程《模拟电路》。随着学院专业的发展,有关电工电子的课程未来会扩充到教研室,但目前教研室存在比较明显的专业教师不足,如《电工技术》,由于隋广洲老师在外读博,教研室仅罗韩君老师上,考虑李忠处长会“双肩挑”上1个班课程,但对于该课程一个学期有5-6个班要上,难度还是比较大,更别谈机器人工程专业招生后,新课程的引入,有必要未雨绸缪。
其次在教学改革方面。电类课程对于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创新思路和动手能力培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老师们普遍反映学生接受能力不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当然这与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关系。目前教学方式仍是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实验为主,特别在实验部分,很多学生做完实验都不知为什么,不能理解其中的原理,学生被动接收知识,上完课程,考完试也就结束了。从上学期开始,江树镇老师和马兴灶老师已开始探索通过录制视频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课后复习实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老师们一致认为通过引入multisim软件仿真,并结合实验视频讲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对电控方面有兴趣的同学,这也为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打好基础,以后在教学过程中也将持续推进。而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老师建议在完成模电、数电课程教学后,增加16学时(1学分)的课程设计,单列一门课,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大作业,以小组形式分工完成电路设计、电路仿真、焊接和系统调试等,强化学生对模电、数电知识点的掌握和相关软件的应用。
最后在课程在线考试方面。因疫情的关系,今年老师们都尝试了各类线上平台,感受到了线上教学在某方面的优势,因此今年课程考试,除了考查课采用撰写论文的方式外,其他课程都将探索线上开卷考试,而对于线上考试题目的难度、广度、题量,老师们认为应该适当提高,将结合各自课程特点开始出题。
相关文章
- 上一篇:**电业局特种作业车辆管理办法(试行)
- 下一篇:配电管理系统DMS